欢迎访问保健网!
近日,沈阳街头,一阵急促的120警笛声划破午后的宁静。皇姑第三分中心薛鹏急救小组正飞驰在执行任务的途中——一位老人因气道异物梗阻命悬一线。
在赶往现场的途中,急救人员始终保持着与家属的通话。电话那头是慌乱无措的哭声,这边是沉稳专业的指导:“请从背后抱住他,一只手握拳,抵在肚脐上方……”即使飞驰在救援路上,生命的守护早已开始。
现场情况比预想的更为严峻。因家属身体瘦弱,海姆立克法操作效果不佳,老人呼吸困难加剧,意识逐渐模糊。时间就是生命!急救小组立即投入战斗:放平患者、规范实施心肺复苏。在紧张抢救的同时,医生快速询问病史得知,患者患有脑血管病后遗症,正是在就餐时突然意识不清。
可视喉镜下,真相大白——一块拇指大小的牛肉阻塞了气道。当异物被成功取出,护士也已建立静脉通路。随着药液滴注,奇迹出现了:患者神志转清,呼吸心跳恢复,血氧回升——复苏成功!
这场看似偶然的意外,在急救医生眼中却是可以预防的必然。对于吞咽功能障碍的脑血管病患者而言,每一口食物都可能暗藏风险。
守护生命,从每一口食物开始。预防永远优于急救。照护脑血管病老人,这三个“必须”要牢记:
食物处理必须精细化。肉类应切成0.5厘米以下的小丁,或打成肉糜后搭配粥、软面条等易吞咽食物。切记避免汤圆、坚果、年糕等黏性食物,这些食物极易黏附气道。
进食姿势必须正确。保持坐位或半坐位,切勿躺着进食。喂食要慢,每喂一口都要确认吞咽完成再继续,切忌“赶时间”式喂食。
家庭必须掌握急救知识。海姆立克法是应对气道异物最有效的急救方法,每个照护者都应熟练掌握。
在院前出诊中,因“小疏忽”导致“一口饭夺命”的悲剧时有发生。对脑血管病老人来说,精心呵护每一口食物,掌握正确的预防和急救方法,才是守护生命最坚实的“防护墙”。
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,不仅展现急救人员过硬的专业素养,更提醒我们:在医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,预防与救治同等重要。高品质的医疗服务,既体现在危急关头的专业施救,也蕴含于日常生活中的细致关怀。
作者:杜姝
来源:沈阳急救中心
编辑:张姝丹 孙哲
校对:陈泽明
初审:门正昆
审核:崔乐文
11月13日下午,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...
十一期间,记者在南京、上海等多家城市的桓...
2025年11月11—13日,由国家...
11月12日,陕西省卫生健康委规信处...
11月11日,国家药监局局长李利在京...
11月7日上午,湖北省检察机关年轻干...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保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。
保健网 baojianw.org.cn 版权所有。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