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保健网!

首页

根治医保卡变购物卡需打好组合拳

时间:2025-11-12 来源:昆明市医疗保障局 作者:佚名

  今年早些时候,全国多地医保局陆续发布了“禁止将医保卡变为‘购物卡’”的预警提示。提示中明确提到,部分企业为了使商品可以刷医保个人账户进行支付,将牙刷、面膜等非医疗作用的产品申请为医疗器械,以此规避生活用品类不能刷医保卡的问题。这种行为违反了医保个人账户资金的正当使用规定,医保个人账户资金专款专用,仅限医疗相关支出,骗保行为将面临法律惩戒。但记者的调查显示,时至今日,这样的违法行为依然在一些地区的药店和生产企业里上演。

  医保卡,本是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个人账户的“守门人”。它专款专用,只为支付医疗相关费用,从药品到诊疗项目,从医疗服务设施到每一分救命钱,都凝结着互助共济的温情——健康时为患病者筑起屏障,患病时从社会获得支撑。这不仅是制度设计,更是对生命尊严的守护。

  而医保卡变身“购物卡”现象,犹如一颗毒瘤侵蚀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康肌体。从报道的情况看,一些药店和生产企业沆瀣一气,将牙刷、面膜、防晒冰袖等日用品伪装成医疗器械,堂而皇之地通过医保个人账户进行结算。这种明目张胆的骗保行为,不仅严重违背医保基金专款专用的基本原则,更暴露出当前医保监管体系存在的诸多漏洞。遏制这一乱象需要打出制度完善、技术赋能、严格执法的组合拳。

  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被滥用背后,是制度设计先天不足与执行不力的双重困境。我国《社会保险法》明确规定,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只能用于支付参保人员的医疗相关费用。然而,部分企业通过将日用品“包装”为医疗器械的伎俩,轻而易举地绕过法律红线。这无疑是将医保基金当作了“唐僧肉”,是对公共资源的公然掠夺。更令人忧心的是,一些地区竟然将这类明显有违规定的产品纳入医保结算范围,暴露出监管环节的严重失守。

  技术手段缺失也让骗保行为有了可乘之机。当前医保系统对医疗器械的审核主要依赖于产品编码和备案信息,而生产企业正是钻了这个空子。有公司负责人坦言,只要按要求进行备案,这些“披着医疗器械外衣”的日用品就能顺利进入医保渠道。此番“挂羊头卖狗肉”的操作能够得逞,主要缘于技术监管未能穿透表象,直达实质。若不能建立从生产源头到销售终端的全链条追溯系统,医保基金的“跑冒滴漏”便难以杜绝。


原文链接:https://ybj.km.gov.cn/c/2025-11-12/5034222.s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保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。

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 主办 | 政讯通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

保健网 baojianw.org.cn 版权所有。

联系电话:010-53387021 010-56153985,监督电话:17610609455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

邮箱:jiankangfzdyzx@163.com 客服QQ:2894426415 通联QQ:491393325
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
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