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保健网!

首页

立冬注重养肾,推荐6个方法,4道食疗

时间:2025-11-11 来源:广东省中医药局 作者:佚名

  今日立冬

  

  今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之立冬。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,也是冬季的第1个节气。

  历书记载:“斗指西北,维为立冬,冬者终也,立冬之时,万物终成,故名立冬也”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有言:“立,建始也;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”。立冬不仅代表冬季开始,还表示四季轮转到了最后一季,一年即将结束。

  立冬过后,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,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。‍此时,气候由秋季的少雨干燥向冬季的寒冷冰冻过渡,通常是一年中气温下降速度最快、最容易出现“断崖式”气温暴跌的时段。

  然而,我国幅员辽阔,不同地区气候差异较大,此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万物凋零、寒风凛冽的冬天;而南方的广东因处热带、亚热带地区,日间阳光和暖,气候干燥,但早晚寒凉,温差较大。

  不论气候如何,大家都要注意跟随天气变化适当调整衣物,避免受寒,这段时期的养生也要着眼于“藏”。

  

  立冬三候

 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:一候水始冰;二候地始冻;三候雉入大水为蜃。

  一候| 气候渐寒时,流水水面开始凝结,但尚未结成坚冰。

  二候| 而后土地开始冻结,但仍未到坼裂的程度。

  三候| 雉入大水为蜃“雉”指的是野鸡类大鸟,一般畏寒,冬天开始便不多见。蜃则是大的蚌蛤,生长于海边,外壳的颜色条纹与野鸡十分类似。于是,古人便误以为到了立冬时节,“雉”就会进入水中变成了“蜃”。

  立冬节气,起居饮食养生

  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篇》记载:“冬三月,此谓闭藏,水冰地坼,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,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,去寒就温,无泄皮肤,使气亟夺,此冬气之应,养藏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肾,春为痿厥,奉生者少。”

  此时,天气之间阳气由收变敛,由降变藏。人感天地气机变化,机体阳气亦渐敛藏于肾水之中,正是补肾强身之时。

  立冬起居·早睡晚起

  冬天日短夜长,立冬后,我们应随着太阳的升起和降落来调整作息,早睡以顺应天早黑阳气闭藏之早,晚起以应对天迟亮阳气升发之晚,每天至少保证8个小时睡眠时间。

  但由于工作的需要,现代人很难保持规律作息,但适当地早睡、晚起、不熬夜是有必要的。

  立冬饮食·多温少凉

  根据“秋冬养阴”“冬季养肾”的原则,冬季宜适量多食咸味食品,如海带、紫菜、海蜇等。

  此外,冬季还应酌情进补温热护阳之品,以抵御寒冷。常见的温热性食物有牛肉、羊肉、鹿肉、刀豆、芥菜、香菜、南瓜、桂圆肉、栗子、大枣、核桃肉、鸡肉、海参、鳝鱼等。

  小贴士:我国幅员辽阔,地理环境各异,人们的进补方式也应有所区分:

  ✦ 北方地区——天气寒冷,宜进补牛、羊肉等温补之品;

  ✦ 南方地区——气候温和,应进补甘温之品,如鸡、鱼类;

  ✦ 高原地带——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,饮食应以甘润生津之品为宜,如果蔬、冰糖。

  总体上看,立冬饮食要注意荤素搭配,才能补养脏腑功能。

  

  立冬着装·驱寒就温

  立冬后气温突降,寒为阴邪,常伤阳气,需及时添衣保暖。除了要根据天气变化调整日常着装及室内温度,大家还要注意以下这5个时刻的保暖——

  ✦醒来暖:醒来时不要立刻离开被褥,尤其是室温较低时,应在被褥中活动身体,待身体适应后再缓慢起床。

  ✦洗漱暖:洗脸、刷牙要用温水。

  ✦如厕暖:夜间如厕时应穿着暖和,最好备一件较厚的睡衣。

  ✦外出暖:晨练不宜过早,外出时戴手套、帽子、围巾,穿大衣等。

  ✦洗澡暖:可用浴霸等设备让浴室充满热气,等温度上升后再入浴。

  需要注意的是,婴幼儿、青少年由于新陈代谢旺盛,着衣过多过厚易致汗出过多、腠理开泄而使寒邪易侵,因此需根据体感及时调整着装,不能一味添衣。

  立冬运动·动作轻缓

  立冬后,运动应在早晨阳光出现以后及夜晚到来之前,时间在上午9点半以后到下午4时之前为宜。

  运动类别宜选择轻缓的运动,如八段锦、太极拳、散步等,以微微汗出为度,防止汗多泄气、耗损心阳。

  有些老人有冬泳健身的习惯,这种运动暴露皮肤过多,易使阳气散发,而且冬泳运动剧烈,氧气消耗大,对心肺功能要求高,稍有不慎可能出现意外,所以不鼓励普通人尝试。

  立冬情志·平和畅达

  冬“藏”即神藏于内,力求精神安宁,含而不露,少私寡欲,避免烦扰妄动,使阳气得以潜藏。

  遇事节怒,宠辱不惊。根据自身状况选择修身养性的活动,如听音乐、养花、郊游等愉悦身心。

  小贴士:冬季万物凋零,且光照时间短,褪黑激素分泌增强,容易让人出现情绪低落或抑郁,建议大家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这个时间段出门晒晒太阳。

  有心脑血管疾病者更要注意保持情绪平和。

  立冬节气,穴位按摩养生

  肾与冬气相通应, 所以立冬穴位养生以“补肾纳气”为原则,推荐养生穴位为肾俞穴、关元穴和涌泉穴。

  肾俞穴

  【定位】

  在腰部,后正中线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.5寸处。

  

  【方法】

  双腿并拢坐于床边,手掌对搓直到手心发热,然后轻轻贴在后背腰部,上下按摩腰背的肾俞穴(在与肚脐同一水平线的脊椎,左右两边两指宽的位置),直到有热感为止。

  【功效】

  早晚各一遍,每次按摩200次,肾俞穴是很好的补肾穴,按摩可强肾纳气。

  关元穴

  【定位】

  关元穴位于人体“阴脉之海”的任脉,前正中线上,肚脐直下三寸处。

  

  

  

  【方法】

  古人描绘关元为男子藏精、女子蓄血之处,可见关元穴的重要性。每天可以关元为圆心,左或右手掌做逆时针及顺时针方向摩动3~5分钟。然后用双手食指指腹重叠在一起,点按穴位20次,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。

  【功效】

  经常按摩能起到补益元气、强身固精、祛寒回阳的效果。

  涌泉穴

  【定位】

  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2、3 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/3处,即当脚屈趾时,脚底前凹陷处。

  

  

  

  【方法】

  睡前用热水泡脚,按揉足心涌泉穴有酸胀感为宜。泡脚水温为40℃左右,最佳时间为19~21时,这时候是肾经气血最衰的时辰。

  【功效】

  肾之经脉起于足部,足心涌泉穴为其主穴,坚持泡脚、按揉足心可以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,达到滋养肝肾的功效。

  立冬节气养肾,推荐6个小方法

  ① 控温

  合理的温度调节可以帮助人体更好地发挥肾脏的生理功能。

  立冬时节,最简单的养肾三法为冷面、温齿、热足。

  ✦冷面,即用20℃左右的冷水洗脸,可提神醒脑,使大脑兴奋,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,增强机体抗病能力。

  ✦温齿,即用35℃左右的温水刷牙和漱口。中医认为“齿为肾之余”,保护好牙齿就是保护好肾。

  ✦热足,即每晚用45℃~50℃的热水洗脚泡脚,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,增强防病能力。

  ② 艾灸

  肾是先天之本,脾胃是后天之本。脾肾虚,则正气虚,邪气盛。因此,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。

  中医认为,温补莫过于艾灸,有通经活络、行气活血、祛湿逐寒、防病保健等功效。

  以灸法补肾阳,最重要的穴位就是关元、涌泉和肾俞等穴,每日灸30~60分钟,能改善肾脏功能,达到祛除病痛、养生健体的目的。

  ③ 揉耳

  中医认为,肾主藏精,开窍于耳,肾气通于耳,经常按摩耳部,可以达到固肾养肾的目的。

  分别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,从上至下在耳朵两侧进行按压,若有痛处,可增加按压时间;然后,两食指伸直,用力适度,分别插入两耳孔,旋转180°,反复3次后拔出,连续6次,可达补肾、聪耳、健脑之功。

  ④ 叩齿

  中医认为唾液是由肾精化生的,肾精在肾气的作用下,沿着少阴肾经到达舌下或齿缝,分泌津液,这就是我们的唾液,又被称为“金津玉液”。当我们肾精充足时,口中的唾液是很充沛香甜的,但如果最近因为疲劳过度、熬夜等原因,过度消耗了肾精,会明显感觉到有口干、口臭的情况。

  所以古人认为,唾液慢慢咽下去,是可以补养肾精的。叩齿就是空口咬牙,可以促进唾液分泌,是一个操作简单、又能够滋养肾水的方式。

  做法:每天早晚刷完牙之后,可以轻轻叩齿36次,会感觉到口水明显增多,再慢慢咽下唾液,能够起到滋养肾精的作用。

  ⑤ 搓腰

  腰为肾之府,搓腰不仅能疏通腰背部的经络,还能温肾壮腰。

  做法:搓后腰,要从腰眼(肚脐正对后背的位置,即命门穴所在)一直搓到腰骶部,搓揉直到使腰部发热并向小腹放散,甚至通达到双脚。

  ⑥ 踮脚

  这是最简单的养护肾经的方法,可以随时随地进行。肾经起源于足部,抬抬脚跟就可以刺激肾经,使肾经收纳阳气,改善手脚冰凉、容易疲乏等问题,同时还刺激了脚底的涌泉穴。

  做法:把脚跟抬起,直到你的腿酸到不能坚持,然后轻轻落到地上,感觉到一定的震感。如此抬起,放下,抬起,放下,连续做,以不疲劳为度。

  

  立冬节气,食疗药膳

  五物黑发饮

  【材料】

  黑豆50克,黑芝麻30克,黑米20克,碎核桃仁10克,去核红枣10克,冰糖适量。

  【制法】

  将所有材料放入搅拌机中加入适量水打成浓浆,然后把浓浆倒入锅中,使用中火,边煮边搅拌至煮开后加入适量冰糖,再煮3分钟即可。

  【功效】

  补肾养血,乌发养颜。适合肾气不足,头发干枯易折、易脱或早生华发之人。

  首乌红枣桂圆粥

  【材料】

  何首乌30克,红枣5枚,桂圆肉15克,白米100克,冰糖适量。

  【制法】

  以上所有材料洗净后,红枣去核备用;锅中加入适量水,加入何首乌,中火煮1小时,滤出汤汁,去掉药渣。将首乌药汁倒回锅中,把其余材料加入,再加适量水,大火煮开后,转小火煮约45分钟,适时搅拌,最后加入冰糖续煮5分钟即可。

  【功效】

  益肝肾,补气血,黑须发,养容颜。适合肝肾亏虚,气血不足之人。

  板栗乌鸡汤

  【材料】

  乌鸡500克,板栗200克,山药50克,红枣5枚,枸杞15克,生姜3片。

  【制法】

  乌鸡洗净焯水,切成大块;板栗剥壳去皮,将红枣、枸杞洗净后与其它材料一同放入汤煲中,加足量水,大火煮开后,小火慢煮约2小时,加盐调味即可。

  【功效】

  滋肾益精,健脾养血。适合脾肾两虚,精血不足之人。

  栗子粥

  【材料】

  栗子150克、粳米100克、冰糖适量。

  【做法】

  将栗子洗净,切口。放入开水中煮2~3分钟,剥去壳、膜。搁锅,加水,放入粳米,武火煮沸后改文火,加入栗子,煨烂成粥。再加入冰糖,待冰糖溶化即成。

  【功效】

  栗子也叫“肾之果,肾病宜食之”,具有健脾益肾,强筋健骨的功效。尤其适合阳虚体质的人常食用。栗子粥能补益肾气,健脾养胃,可用于肾虚腰腿酸软无力,脾虚大便溏泻者。■

  


原文链接:http://szyyj.gd.gov.cn/zyyfw/ysbj/content/post_4795638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保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。

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 主办 | 政讯通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

保健网 baojianw.org.cn 版权所有。

联系电话:010-53387021 010-56153985,监督电话:17610609455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

邮箱:jiankangfzdyzx@163.com 客服QQ:2894426415 通联QQ:491393325
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
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