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保健网!
“喘不上气……胸口像要炸开一样”,45岁的L先生(化名)被紧急送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时,已陷入呼吸困难的危急状态。谁能想到,这场生死危机的起点,竟是已治愈的肺结核。结核后遗症导致他左主支气管严重狭窄,而在外院接受扩张手术时,意外引发纵隔瘘与纵隔气肿,气道堵塞+纵隔气肿的双重打击,让他的生命体征持续恶化。
危急时刻,外院通过东直门医院肺病专科联盟平台紧急求助。东直门医院肺病专科联盟作为全国知名的气道疾病诊疗中心,闻讯后立即启动绿色通道。凭借高效的信息化系统,患者危急的病情信息被精准推送至核心专家王洪武教授团队。王洪武教授第一时间对患者病情展开全面评估,神色凝重:“患者气道狭窄程度高达90%以上,纵隔瘘导致气体不断渗漏至胸腔,随时可能因窒息或感染性休克而失去生命,必须马上制定个体化救治方案!”一场多学科协作(MDT)的攻坚战就此拉开帷幕,呼吸科、重症监护室、麻醉科手术室等科室的专家们迅速集结,共同为挽救患者生命而战。
患者气道结构异常、合并纵隔瘘,麻醉插管风险极高。麻醉手术室团队反复推演,全程实时监测呼吸、循环指标,为手术搭建安全 “生命线”;考虑到患者身体耐受度与病灶复杂性,王洪武团队制定 “先扩张,后支架” 的手术方案。首次手术中,团队运用二氧化碳冷冻、高频电刀联合球囊扩张技术,艰难的避开“张狂的瘘口”,探到已几乎闭塞的左主支气管开口,逐步拓宽狭窄气道。由于气道扭曲变形严重,开口与瘘口几乎平行等大,支架置入极其困难。多次尝试后决定暂缓支架。2天后患者再次出现胸痛,考虑左主支气管再次狭窄伴分泌物及坏死物堵塞致左肺不张,故行二次手术。术前团队总结前次经验,进行多方案演练,术中大胆尝试,最终成功置入气道支架,彻底打通堵塞的 “呼吸通道”。
经过多学科团队的精诚协作与精心护理,L先生术后呼吸困难症状迅速缓解,纵隔瘘逐步愈合,复查显示气道通畅。患者转危为安,终于可以畅快呼吸。
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肺病专科联盟始终以 “整合优质资源、惠及更多患者”为宗旨,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。王洪武教授团队在气道狭窄、气管瘘、肺部肿瘤等疑难疾病的微创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。此次成功救治L先生,不仅彰显了团队卓越的技术实力,更体现了多学科协作模式在疑难重症救治中的核心价值。
通过专科联盟平台的快速联动,各科室专家能够迅速集结,为危急重症患者搭建起一条高效、精准的救治通道。在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中,多学科协作的力量如同坚固的盾牌,守护着患者的生命健康,也为未来更多疑难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。
11月13日下午,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...
十一期间,记者在南京、上海等多家城市的桓...
2025年11月11—13日,由国家...
11月12日,陕西省卫生健康委规信处...
11月11日,国家药监局局长李利在京...
11月7日上午,湖北省检察机关年轻干...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保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。
保健网 baojianw.org.cn 版权所有。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