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保健网!
我是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医生龙仙萍。每天最期待的就是看到患者衰竭的心脏重新有力地搏动,让患者能重新呼吸、行走、拥抱家人。
在诊所长大的我,从小就深切体会到医学的温暖,当一名好医生是我从未改变的初心。2004年,我从遵义医科大学毕业后,进入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,选择了挑战最大、压力最大的CCU重症起搏方向。我深知,来到这里的许多患者已是终末期。正因如此,重症起搏技术所带来的生命转机才显得弥足珍贵。
CCU瞬息万变的病情中,需要我精准判断起搏器的植入时机。每一次电极的放置,都是与衰竭心脏的一次深度对话;每一次起搏信号的成功夺获,都像是为垂危的生命重新拧紧发条;它仿佛是黑暗中的一道光束,为心力衰竭、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提供了逆转病情的支点。这种在极限条件下为患者搏得一线生机的价值,驱动着我不断前进。
在CCU起搏器的滴答声中,我真正成为了生命最后的“守护者”。承托着生命的重量,让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医者最原始最崇高的使命。
20年来,我的双手完成3000多台起搏器手术,为无数颗衰竭的心脏重新注入活力。为确保起搏器植入患者的生命质量,在漫长的随访里,除了线下门诊外,我建立了7个患者微信群,将近2000名患者“请”进了我的“线上诊室”,聆听他们心音,温暖陪伴。作为国家卫健委认证的培训导师,我正致力于培养更多起搏器术者,让生命的救援网络,覆盖到更远的角落。
在我的“起搏”人生里,时间的意义是CCU里永不间断的“滴滴”声、是监护仪上跳动的曲线、是家属眼中希望的光芒。从CCU重症起搏3000例手术的沉淀,到培养新人的期盼,再到7个微信群里24小时的守候,这一切都只为了一个朴素的愿望:让每一颗脆弱的心,每一次不安的跳动,都能得到及时、温暖而专业的回响。
11月13日下午,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...
十一期间,记者在南京、上海等多家城市的桓...
2025年11月11—13日,由国家...
11月12日,陕西省卫生健康委规信处...
11月11日,国家药监局局长李利在京...
11月7日上午,湖北省检察机关年轻干...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保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。
保健网 baojianw.org.cn 版权所有。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